2025年,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(NIST)啟動了「AI標準零號草案」(Zero Draft)計畫,旨在加快AI國際標準的形成。此計畫會先選定具有科學基礎且已累積研究成果的主題,廣泛徵求社群與產業意見,撰寫出內容盡量完整的「零號草案」,再提交至國際標準制定組織(SDO)作為討論起點,避免從零開始導致共識延遲。
其流程包括五個步驟:
1. 社群參與與貢獻:蒐集各界建議與需求
2. NIST選定並細化主題:確立重點與範圍
3. 發布概念文件或大綱:提供架構與初步內容
4. 發布完整草案:彙整回饋形成完整初稿
5. 提交至國際標準化組織(SDO):進入正式共識程序
本次首波主題之一,是針對AI系統的測試(Testing)、評估(Evaluation)、驗證(Verification)與確認(Validation),簡稱TEVV。草案並非直接規定具體技術,而是提供高層級框架,協助不同組織依需求設計AI測試與驗證方案。
草案特別關注AI的複雜性與不確定性。現今AI系統與產品往往由多層技術與資料組成,演算法不易全面解析,且訓練資料、系統架構、上下游關係及人機互動情境,皆會影響性能與風險評估。因此,NIST建議在TEVV過程中必須考量有效性、可靠性、取樣方法、資源限制,以及系統在不同環境下的表現差異。
此外,草案也強調治理與流程管理的重要性。組織在進行TEVV前,應先明確設定目標與需求,建立可重複、可追溯的測試流程,涵蓋安全、隱私、防止濫用、效能等面向。部分高層次倫理或社會影響議題,可能無法完全透過現有方法評估,需搭配跨領域技術與持續監測。
這份草案預計在徵求意見後,提交至ISO/IEC JTC 1/SC 42討論。對台灣而言,這是參與全球AI標準的重要契機,也有助於我國AI產品在國際市場的互認與競爭力,AIEC將持續追蹤此草案進展。